江蘇金滿池水產品有限公司
聯 系 人:周先生
手 機:183-5206-9888
郵 箱:18352069888@163.com
地 址:鹽城市大豐區白駒鎮洋心洼小街
網址 :www.valkeakoskiopas.com
浮游藻類是池塘中常見的初級生產者,藻類的生長繁殖在整個池塘生態水環境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藍藻作為當季最為常見的一門藻屬,很多養殖戶對于其已然是屢見不鮮了。
藍藻一旦瘋長,形成頑固性的水華,則會對養殖水體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根據實驗統計,藍藻水華中有將近25%-75%的藻屬會產生毒性很強的藻毒素,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微囊藻、節球藻以及柱包藻毒素,該類有害藻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會產生源源不斷的藻毒素。
此文以微囊藻為例,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水體水華通常以微囊藻屬較為常見,微囊藻細胞能夠產生莢膜以及黏液層,大部分由具有黏連特性的胞外多糖組成。形態如下圖一所示
根據其的生物學特性,我們不難發現黏液層中的藻細胞,可以形成類似于網絡膠群體,預留出來的細胞空隙能夠提供浮力,從而可以靈活的上浮下沉占據水中的最佳生態位來避免浮游動物的攝食、病毒或病菌的侵害等。此外,除了從調整浮力來控制外,藻細胞還可以產生類菌包素氨基酸,可以抵御強烈紫外線的照射傷害。因此、在高溫季,藍藻也能適宜的生長。
接下來,我們要再了解一下藍藻產毒特征的作用機理,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微囊藻外,隨著研究發現,拉式擬柱包藻也會生產藻毒素,在夏秋季節較為常見。而微囊藻通常分布在養殖的不同水體中,主要以銅綠微囊藻、水華微囊藻為主。而微囊藻毒素是藍藻水華中出現頻率最高、生產量最大造成水生生物危害最大的藻毒素種類。靶器官為養殖對象的肝臟,造成肝臟充血腫大,甚至出血、壞死。致毒機理主要是通過誘發肝細胞的角蛋白高度磷酸化從而導致細胞分解破裂。
而拉式擬柱包藻產生的藻毒素更加難以控制,相對于微囊藻,其不僅僅具備肝毒素,還兼具細胞毒性和基因毒性,在強烈紫外線燈光下難以進行降解,還可穩定存在。該藻種也可以產生一系列的遺傳變異、免疫抑制以及肝功能異常等反應,作用損害靶器官為腎臟、胰臟、心臟以及胸腺。目前,魚腥藻、束絲藻、顫藻等都可以產生一定量的柱包毒素[6]。